close

新正頭,香港人求籤問卜,最熱門廟宇首選黃大仙祠,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表示,黃大仙祠共有100支靈籤,籤文由前人扶乩而得,籤文內容與其他廟宇不同﹕「100支籤共有一百個故事,反映出所求的事情係乜嘢,籤文有很多變化,唔同解籤人的修行、文化、信仰程度都唔同,所解讀能力都唔同。」甚至連所問事情不同,解說當然亦各有不同。

其實求籤問卜並非黃大仙祠獨有,港人亦會到車公廟,關帝廟求籤問前程,現時黃大仙祠的百支靈籤中,共分為上上籤(3籤),上吉籤(10籤),中吉籤(29籤),中平籤(40籤)及下下籤(18籤)等五大類,其中以上上籤最罕有,百支籤文中只佔3支,換言之極難求得。

黃大仙祠建於1921年,至今有近百年歷史,李耀輝說,黃大仙祠的100支靈籤起源年份已無從考究,但籤文一直流傳至今,無論籤文內容或排列次序,一直從未作出任何改動或變化。俗語說「黃大仙有求必應」,李耀輝指大仙必會回應你所問的問題,但大千世界,事物變幻無窮,一支籤不代表一年運程情況,善信可因應所求之事的變化,隔半個月後再求籤問卜。

一籤問一事,市民善信搖籤筒求籤時,每次跌出一支籤固然好,但若同時搖出多支籤,很多人會認為代表「唔吉利」,又或者在跌出的靈籤中隨機抽取一支,正確做法是怎樣?李耀輝笑言,在黃大仙求籤沒有太多禁忌,緊記心誠則靈,「好多人心唔定、急躁,都會易搖出多過一支籤,唔緊要,只要心中講對唔住,然後重新再搖就可以,唔使擔心,唔代表唔好。」

至於籤文的起源和演變又是怎樣呢?本港民間風俗掌故研究者周樹佳表示,籤文出現的歷史可追溯到易經六十四卦,到了五代,始有文獻記載廟宇求籤的民間風俗,隨住時代轉變,籤文內容也改變不少,由相對艱深的易卦,改為通俗的詩文,明朝起籤文多用戲曲或小說那些燴炙人口的故事,如《劉備借荊州》或《唐僧取西經》,以迎合普羅大眾口味及方便理解。

他表示,廟宇定出的籤文有兩種,一是隨意將一些歷史故事作為籤文內容,多以五、七言詩形式。另一種是道教扶乩所得,譬如「呂祖籤」。現今求籤多是善信持籤筒搖籤,根據號碼去取籤紙解疑釋難,亦有一種「土地籤」,擲三個銅錢,以三個銅錢組合變化來決定所得籤文。

市民善信往往就事業,財運,健康,姻緣,甚至學業求籤問卜,往往出現就同一個所求事項卜出同一籤文,但卻出現不同解讀,周樹佳指出,其實求籤時搖出的籤文已列出籤文的性質,如上籤還是下籤,但解讀則可能按解籤居士的個人理解或修為因人而異。他指出,籤文屬性不能變,但市民亦不宜因解讀的不同困擾,他指求籤所示是神靈提供的指引或警示,善信宜以此為鑑,因應所求事項在生活或個人態度上作出調整,正所謂成事在天,謀事在人,若求得好籤,卻不發奮努力,結果亦是徒然。 

 
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news/art/20170123/19906289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ldwing33 的頭像
    oldwing33

    oldwing33的部落格

    oldwing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